如何警惕虚假广告侵权?


虚假广告侵权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虚假广告进行了明确界定。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具体包括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等情形。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警惕虚假广告侵权,首先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辨别能力。在面对广告宣传时,不要轻易相信过于夸张、绝对化的表述。比如一些广告声称产品有“神奇功效”“包治百病”等,很可能就是虚假宣传。同时,要仔细查看广告中的细节信息,如产品的资质证书、认证标志等是否真实有效。 其次,要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可以查询相关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向已经使用过该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咨询,获取真实的使用体验。 如果发现虚假广告侵权行为,消费者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总之,警惕虚假广告侵权需要消费者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同时依靠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