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违约金过高被调整而造成的损失?


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同签订中,违约金是保障合同履行的重要条款。然而,如果违约金约定过高,在发生纠纷时可能会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从而给主张违约金的一方带来损失。以下将详细阐述如何规避违约金过高被调整而造成的损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违约金过高的判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一般来说,当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时,可能会被认定为“过分高于”。这里的“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为了避免违约金被调整,在签订合同时,要合理约定违约金数额。应当以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合同的性质、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如果卖方违约,违约金可以参考货物的市场差价、买方的额外采购成本等因素来确定。同时,最好在合同中明确损失的计算方式,这样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更准确地证明违约金的合理性。 另外,保留违约造成损失的证据也非常关键。一旦对方违约,要及时收集和保存与损失相关的证据,如财务报表、发票、合同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违约行为给你造成的实际损失,从而支持你主张的违约金数额。例如,在租赁合同中,如果承租人提前退租,出租人可以收集因寻找新承租人而产生的中介费用、空置期间的租金损失等证据。 此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调整方式。比如,可以约定当违约情况发生时,根据实际损失的一定比例来调整违约金数额,这样可以增加违约金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如果已经出现违约金可能过高的情况,建议及时与对方协商。通过友好沟通,尝试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通过诉讼或仲裁来解决纠纷,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和成本。 总之,规避违约金过高被调整而造成的损失,需要在合同签订、履行和纠纷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合理约定违约金、保留损失证据、灵活调整违约金方式以及积极协商等措施,都有助于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