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公摊面积风险?


在房产交易中,公摊面积是购房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公摊面积指的是整栋建筑物的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比如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等。规避公摊面积风险,对购房者来说意义重大。 首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是基础。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按套(单元)计价或者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当注明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这意味着购房者有权利知晓公摊面积的具体情况。 其次,在签订购房合同前,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合同中应明确公摊面积的具体数值、计算方式以及其包含的范围。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补充相关条款。同时,要注意合同中关于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一)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二)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所以,购房者要在合同中明确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保障自己的权益。 再者,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提供公摊面积的计算依据和相关图纸。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购房者了解公摊面积的合理性。如果对计算结果有疑问,可以聘请专业的测绘机构进行重新测绘。根据《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的规定,当事人对房产测绘成果有异议的,可以委托国家认定的房产测绘成果鉴定机构鉴定。 最后,在收房时,要对房屋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发现公摊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要及时与开发商沟通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购房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