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如何计算?


基础养老金是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计算基础养老金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关键概念。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指的是你退休所在地,上一年度所有在岗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值,这个数据由当地统计部门公布。比如,当地统计部门公布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 5000 元,那这个 5000 元就是计算基础养老金的一个重要数据。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它的计算稍微复杂一些。它是通过你的缴费工资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再乘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得到的。简单来说,就是看你平时缴费工资在当地平均水平中的位置。比如,你一直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 80% 来缴费,那你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会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缴费年限”就是你累计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按照“年”来计算的。比如,你从参加工作开始就缴纳养老保险,一共缴纳了 30 年,那缴费年限就是 30 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这就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基础养老金计算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举个例子,假设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 6000 元,你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 5000 元,缴费年限是 25 年。那么你的基础养老金 =(6000 + 5000)÷ 2 × 25 × 1% = 1375 元。 所以,要准确计算基础养老金,你需要了解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自己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以及缴费年限这些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