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如何计算?


公摊面积的计算涉及到一系列概念和步骤,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关键概念。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各层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则是由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而公摊面积是指整栋建筑物的产权人共同拥有的整栋建筑物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 计算公摊面积,通常会用到公摊系数。公摊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公摊系数 = 总公摊面积÷总套内建筑面积。这里的总公摊面积是指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比如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知道了公摊系数后,就可以计算出具体某一户的公摊面积了。某户公摊面积 = 该户套内建筑面积×公摊系数。 依据《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 - 2000,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在计算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时都有详细的规定。例如,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对于套内墙体面积,各套之间的分隔墙和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均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公摊面积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多层住宅的公摊系数在7% - 12%;小高层住宅的公摊系数在10% - 20%;高层住宅的公摊系数在18% - 26%。这是因为高层住宅需要更多的公共设施,如电梯、消防通道等,所以公摊面积相对较大。 在购房过程中,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出示公摊面积的计算依据和相关文件。如果对计算结果有疑问,可以聘请专业的测绘机构进行重新测量。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清楚了解所购房屋的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