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应该如何计算?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计算标准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一般来说,是以户籍为准,城镇户籍的,死亡赔偿金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农村户籍的,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不过,如果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或者安家、定居 ,以死者经常居住地作为适用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的条件会更公平合理。 其次,计算年限根据死者年龄有所不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一般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城镇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 - 60);75周岁以上为5年)。 2. 农村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60周岁以上:N=(实际年龄 - 60);75周岁以上为5年) 。 3. 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 4. 60周岁—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 - (实际年龄 - 60)) 。 5. 75周岁以上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 这里要注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是按照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相关概念: 受诉法院:就是受理这个案件进行审判的法院。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