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率该如何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下面为你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率的方法及其相关法律依据。 平均年限法,也叫直线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折旧计算方法。它假设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每年的损耗是均匀的。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年限×100%。这里的预计净残值率,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筑物,为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电子设备,为3年。 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来计算折旧额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使用程度与工作量密切相关的固定资产,比如运输车辆、机器设备等。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前期计提的折旧额较多,后期逐渐减少。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不过在最后两年,要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相关法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年数总和法也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它同样使固定资产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符合固定资产的使用规律和经济实质。总之,企业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率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选择合适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