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营所得如何计算税?
我是个体经营者,不太清楚个体经营所得的税该怎么计算。平时我收入有高有低,成本支出也不稳定,想知道具体是按照什么公式或者方法来计算税的,有没有相关的扣除项目呢?希望了解清楚以便做好财务规划。
展开


个体经营所得计算税,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些基本概念。个体经营所得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计算个体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要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准。这里的收入总额,就是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像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成本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费用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则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比如,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税率是5%,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为1500元,以此类推。 此外,还有一些扣除项目。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60000元/年(5000元/月)。同时,个体工商户按照规定缴纳的摊位费、行政性收费、协会会费等,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个体工商户为从业人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从业人员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