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如何计算?


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通俗来讲,就是企业在主要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这部分成本与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个别计价法。这种方法是按照每一批次存货的实际成本来计算发出存货成本。比如企业生产了不同批次的产品,每一批次的原材料采购价格、生产工艺成本等都可能不同,当销售某一批次产品时,就按照该批次产品实际的生产总成本来计算主营业务成本。它适用于那些能够明确区分不同批次产品,且每批产品成本差异较大的企业。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其次是先进先出法。该方法假设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按照存货入库的先后顺序,依次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举例来说,如果企业先采购了一批单价为10元的原材料生产出产品,之后又采购了单价为12元的原材料生产产品,在销售产品时,先销售的是用第一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那么主营业务成本就按照第一批原材料的成本来计算。这种方法符合存货实际流转情况,在物价上涨时,会使当期成本较低,利润较高;在物价下跌时则相反。 还有加权平均法,又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每购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来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在月末时,根据月初库存存货成本和本月购进存货成本之和,除以月初库存存货数量和本月购进存货数量之和,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再用这个单位成本乘以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得出主营业务成本。这种方法计算相对简便,能够平滑成本波动。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存货管理方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确定主营业务成本。并且一旦选定计算方法,不得随意变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如果需要变更,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等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