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支付的日期是怎么计算的?
我有个官司胜诉了,法院判决对方支付我一笔费用,但没太搞懂判决支付的日期咋算。是从判决下达那天开始算,还是有其他算法呢?我担心逾期对方不给钱,想弄清楚这个日期,好维护自己权益。
展开


判决支付的日期计算是一个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关键的问题,这涉及到当事人权利的实现时间。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法院在作出判决时,通常会在判决书里明确规定支付的日期或者支付的期限。如果判决书中直接指定了具体的支付日期,那么这个日期就是义务人需要履行支付义务的时间。比如,判决书明确写着“被告应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XX元”,这里的“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就是确定的支付期限。从判决生效的那一天开始往后推算十天,第十天就是最后支付日期。 对于判决生效日期的确定,不同的判决类型有不同的规定。如果是一审判决,当事人在收到判决书后有一定的上诉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中,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在上诉期内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那么上诉期满后判决就生效。例如,您在1月1日收到一审判决书,上诉期就是从1月2日到1月16日,若双方都没上诉,1月17日判决就生效。 如果是二审判决,因为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判决书一经送达就立即生效。此时,就按照判决书中规定的支付期限来计算支付日期。比如二审判决书于3月1日送达,且规定“被告应在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支付”,那么从3月1日起往后数五天,3月5日就是最后支付日期。 若义务人没有在判决规定的支付日期履行支付义务,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