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税的实际使用面积如何计算?


土地使用税是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下面为您详细解释土地使用税实际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首先,关于确定实际占用土地面积的依据。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检发〈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税地字〔1988〕第15号)规定,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组织测定的土地面积。尚未组织测量,但纳税人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以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应由纳税人据实申报土地面积。 对于不同情形下的具体计算: 已组织测定面积的情况。如果当地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对土地面积进行了测定,那么就按照测定的面积来计算土地使用税。例如,政府部门通过专业的测量手段,确定某块土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那么在计算土地使用税时就以1000平方米作为计税依据。 持有土地使用证书的情况。当纳税人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时,证书上所确认的土地面积就是计算土地使用税的依据。比如证书上显示土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就按照800平方米来计算。 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情况。在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时,纳税人需要据实申报土地面积。这就要求纳税人如实提供土地的相关信息,包括土地的边界、范围等,按照自己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来申报。待土地使用证书核发后,再按照证书确认的面积进行调整。 此外,如果土地存在共有的情况,根据规定,土地使用权共有的各方,应按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计算缴纳土地使用税。例如,甲乙双方共同使用一块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土地,甲实际使用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0%,即900平方米;乙实际使用的面积占40%,即600平方米。那么甲就按照900平方米计算缴纳土地使用税,乙按照600平方米计算缴纳。 总之,土地使用税实际使用面积的计算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准确确定,以确保纳税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