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他人名誉权精神损害该如何计算?


名誉权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所享有的权利。当他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在侵害名誉权的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对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进行补偿和抚慰。 关于侵害他人名誉权精神损害的计算,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不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一是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如果侵权人是故意侵害他人名誉权,那么其承担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可能会相对较重;而如果是过失造成的侵害,赔偿责任可能会相对较轻。例如,故意编造虚假事实恶意诋毁他人名誉,与因疏忽传播了不实信息导致他人名誉受损,在赔偿数额上会有所不同。 二是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包括侵权行为的方式、手段、场合等。比如,在公开场合大肆宣扬虚假信息侵害他人名誉权,比在小范围私下传播造成的影响更大,赔偿数额也可能会更高。 三是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果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导致受害人精神上遭受严重痛苦,如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或者对其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那么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会相应增加。 四是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如果侵权人通过侵害他人名誉权获得了经济利益,如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从而获得商业利益等,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会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五是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经济能力较强的侵权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对较高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以起到更好的惩戒和补偿作用。 六是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不同,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对较高。 总之,侵害他人名誉权精神损害的计算是一个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赔偿数额。被侵权人在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证人证言、因名誉受损导致的经济损失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