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辅助器具费用如何索赔以及更换周期是怎样的?


在探讨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索赔及更换周期问题前,我们先明确残疾辅助器具的定义。残疾辅助器具是指为了补偿因伤致残的身体功能,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而配备的各种器械、设备等,比如轮椅、假肢等。 关于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的索赔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所以当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导致残疾需要配置辅助器具时,有权向侵权人索赔相关费用。 在索赔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费用标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也就是说,受害人通常应选择市场上普遍适用的、价格合理的辅助器具,而不是选择过于昂贵或者豪华的产品。 接下来谈谈残疾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由于残疾辅助器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老化等情况,经过一定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更换。一般情况下,更换周期是由专业的辅助器具配制机构根据器具的使用说明、质量、受害人的使用频率等因素来确定。 例如,假肢的使用年限通常在3 - 5年左右,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需要结合具体的产品和使用情况。如果配制机构给出了明确的更换周期建议,在索赔时可以以此为依据要求侵权人进行赔偿。如果双方对更换周期存在争议,也可以通过司法鉴定等方式来确定合理的更换周期。 此外,如果在赔偿期限内辅助器具需要更换,受害人可以就后续的更换费用再次向侵权人主张赔偿。若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可以另行起诉。 总之,在残疾辅助器具费用索赔及确定更换周期的过程中,受害人要保留好相关的票据、配制机构的意见等证据,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侵权人也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