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负次责且有伤亡该怎么理赔?


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责且有伤亡的理赔,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过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理赔的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要明确保险理赔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也就是说,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先由对方车辆的交强险在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等。例如,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在有责情况下是有一定金额标准的,在这个限额内,您这边的伤亡人员的相关费用,如伤残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等,对方的交强险会进行赔付。 如果交强险赔偿后仍有不足的部分,那么就需要按照双方的责任比例来分担。在负次责的情况下,责任比例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如果是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负次要责任的一方通常承担30%左右的赔偿责任;如果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的,一般承担40%左右的赔偿责任。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相关的交通事故处理规定来确定的。 接下来是具体的理赔流程。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交警会对事故进行勘查和责任认定,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确定双方责任的重要依据。同时,伤亡人员要及时就医治疗,并保留好所有的医疗费用发票、病历、诊断证明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在后续的理赔中是非常关键的。 然后,您可以与对方及其保险公司进行协商理赔。在协商过程中,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损失情况,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签订赔偿协议,由保险公司按照协议进行赔付。 如果协商不成,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向法院提交相关的证据,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费用票据、伤残鉴定报告等,以证明您的损失和对方应承担的责任。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