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强制拆迁该如何维权?


在日常生活中,强制拆迁是一个容易引发诸多纠纷的问题。当我们遭遇强制拆迁时,首先需要明白强制拆迁分为合法的行政强拆和违法的暴力强拆两种情况,不同情况的维权方式有所不同。 合法的行政强拆一般是经过法定程序,由相关部门依法作出并实施的。例如,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的拆迁。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是这种合法的行政强拆,被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也有一些权利可以主张。比如,在拆迁之前,拆迁方需要对被拆迁人进行合理的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可以要求拆迁方提供明确的补偿方案,包括货币补偿的金额、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等信息。如果被拆迁人对补偿方案不满意,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然而,现实中更多的是违法的暴力强拆。暴力强拆是指拆迁方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使用暴力手段强行拆除被拆迁人的房屋。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遇到暴力强拆时,被拆迁人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避免与拆迁人员发生直接冲突。同时,要及时收集相关的证据,比如拍摄拆迁现场的照片、视频,记录拆迁人员的身份信息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维权非常重要。 收集完证据后,被拆迁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维权。一是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暴力强拆可能涉及到故意损毁公私财物、非法侵入住宅等违法行为。公安机关有责任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被拆迁人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二是申请行政复议。被拆迁人可以向作出拆迁决定的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违法的拆迁决定,并给予相应的赔偿。行政复议的期限一般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三是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复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被拆迁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会对拆迁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如果拆迁行为确实违法,法院会判决撤销拆迁决定,并要求拆迁方给予被拆迁人相应的赔偿。 总之,遭遇强制拆迁时,被拆迁人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合法有效的维权措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