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侵权被起诉该如何赔偿?


当商品侵权被起诉时,赔偿问题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和计算方式的。首先,我们要理解商品侵权赔偿的基本概念。商品侵权赔偿,就是指侵权人因为侵犯了他人的商品相关权利,比如商标权、专利权等,而需要向被侵权人支付一定的金钱来弥补对方的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这里的实际损失,就是指因为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导致被侵权人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少获得的利润或者遭受的其他损失。例如,被侵权人原本可以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但由于侵权商品的出现,使得被侵权人的商品销售量下降,那么下降部分所对应的利润就是实际损失的一部分。 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这意味着要计算侵权人通过销售侵权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比如,侵权人以一定的价格销售了一定数量的侵权商品,扣除成本后所获得的纯利润就是侵权所获得的利益。 当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商标许可使用费,就是商标权人将自己的商标许可给他人使用时所收取的费用。如果有类似的商标许可使用情况,就可以参照其费用的倍数来确定赔偿数额。 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这是对恶意侵权行为的一种加重处罚。 此外,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以及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等。 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也有类似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总之,商品侵权被起诉后的赔偿计算是有多种方式的,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公平合理地确定赔偿数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