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认定捏造事实?

我最近遇到一件事,有人说我捏造事实,但我觉得自己只是陈述观点。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怎样才算是捏造事实呢?认定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我很担心自己会因为不了解而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捏造事实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层面,“捏造事实”指的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虚假情况。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如何认定捏造事实。 从构成要件来看,首先是主观故意。捏造事实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的,也就是明明知道所陈述的内容是虚假的,却依然去编造和传播。比如,张三为了诋毁李四的名誉,故意编造李四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假消息并四处传播,张三的这种行为就具备主观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就明确要求有主观故意。 其次是虚假内容。所编造的内容必须是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虚假信息。这需要有客观证据来证明。比如在民事侵权案件中,被侵权人要证明对方所说的内容是虚假的,可能需要提供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例如,王五声称赵六在商业合作中欺诈,但实际上赵六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了义务,王五的说法就是虚假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这里强调了虚假内容对认定的重要性。 再者是传播行为。仅仅有捏造行为还不够,还需要有将捏造的事实进行传播的行为。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网络传播等。比如,孙某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文章诋毁某公司,文章被大量转发,造成了不良影响,孙某的这种传播行为就可能构成法律上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公然”就体现了传播的要求。 另外,造成一定后果也是认定的重要因素。捏造事实的行为往往会对他人的名誉、权益等造成损害。损害的程度可以作为认定的参考。比如,因为某人捏造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的生意受到影响,经济遭受损失,或者名誉受损,精神受到伤害等。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判断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总之,认定捏造事实需要综合考虑主观故意、虚假内容、传播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