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帮助侵权如何界定?

我朋友让我帮忙做一些事,我当时没多想就帮了。后来才知道他做的事可能涉及侵权。我很担心自己也构成帮助侵权,想知道在法律上帮助侵权是怎么界定的,我这种情况会不会算帮助侵权呢?
展开 view-more
  • #帮助侵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领域,帮助侵权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帮助侵权指的是某人虽未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但通过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教唆等方式,使得他人的侵权行为得以实施或更易实施。 对于帮助侵权的界定,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从主观方面来看,帮助者需要有过错。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故意是指帮助者明知他人的行为构成侵权,却依然为其提供帮助。比如,张三知道李四在售卖盗版书籍,还为李四提供存放盗版书籍的仓库,这种情况张三的行为就体现了故意的主观状态。而过失则是指帮助者应当预见他人的行为可能构成侵权,但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了但轻信能够避免。例如,王五在没有仔细审查的情况下,就为赵六的产品宣传提供了设计方案,而赵六的产品存在侵犯他人商标权的问题,王五的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过失。 从客观方面来看,帮助者需要实施了帮助行为。这种帮助行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像提供资金、场地、工具等;也可以是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例如帮助编写侵权软件的代码;还可以是提供信息方面的协助,比如为侵权者提供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而且,这种帮助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帮助者的帮助行为,才使得侵权行为更容易发生或者侵权后果更加严重。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法律条文明确了帮助侵权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侧面也体现了帮助侵权在法律上的界定和规范。 所以,判断是否构成帮助侵权,要综合考虑主观过错和客观行为以及它们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如果只是在不知情且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些普通的协助,可能并不构成帮助侵权;但如果存在故意或者过失,并且实施了实质性的帮助行为,就很可能被认定为帮助侵权。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