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如何界定为犯罪?


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在法律上,对非法行医是否构成犯罪有着明确的界定。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那么,如何判断非法行医是否达到了“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犯罪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下几种情形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其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简单来说,就是因为非法行医者的行为,让就诊人的身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了正常的身体功能。比如,因为不专业的治疗导致患者某一器官的功能有所下降。其二,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甲类传染病是比较严重的传染病,非法行医过程中如果导致这类传染病传播,那后果是很严重的,自然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其三,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些非法行医者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质量不合格的药品或器械,这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四,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如果已经被相关部门警告过两次,还继续非法行医,说明其主观上存在故意,不把法律和患者的健康当回事,这种情况也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此外,如果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那毫无疑问是构成犯罪的,并且会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总之,非法行医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的情形。大家一定要明白,医疗行业是专业性很强、关乎生命健康的行业,必须由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来从事。未取得资格就行医,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自己也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