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见死不救行为该如何定性?

我在生活中听说了一些见死不救的事情,很好奇在法律上这种行为到底是怎么看待的。比如遇到有人生命垂危,旁边的人有能力救助却不帮忙,这种情况算违法吗?法律会怎么去判定和处理呢?我想了解下见死不救行为的具体法律定性。
展开 view-more
  • #见死不救
  • #法律定性
  • #不作为犯罪
  • #救助义务
  • #刑法规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层面,见死不救行为的定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不作为犯罪的概念。不作为犯罪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个人有义务去实施某种行为,却没有去做,从而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一般来说,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像警察、医生等特定职业人员,他们依据法律规定在工作中有救助他人的义务;二是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例如消防员有灭火救人的职责;三是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比如签订了救助合同等;四是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即因为自己先前的行为使他人处于危险状态,就有义务去救助。 对于普通公民而言,我国目前并没有一般性的法律规定要求见死必救。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公民见死不救并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存在前面所说的特定的义务来源,那么见死不救就可能构成犯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不作为方式构成犯罪,必须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如果行为人有法定的救助义务,能够履行却不履行,并且这种不作为导致了严重的危害后果,就可能被认定为犯罪。比如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对正在遭受生命危险的群众见死不救,就可能涉嫌渎职犯罪;医生在工作中拒绝救治危急病人,也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等。所以,见死不救行为是否违法犯罪,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有法定的救助义务。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