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是否算过失犯罪?
在路上看到有人生命垂危,但我没有救助就离开了。后来我心里一直不安,担心自己这种见死不救的行为会不会构成过失犯罪,想知道法律上对于这种情况是怎么认定的。
展开


要判断见死不救是否算过失犯罪,需要先理解两个关键概念:见死不救和过失犯罪。 见死不救通俗来讲,就是在看到他人生命面临危险时,有能力提供救助却选择不救助。而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 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情况下,单纯的见死不救并不构成过失犯罪。因为我国并没有普遍的救助义务法律规定,也就是说,普通人并没有法律上必须对处于危险中的人进行救助的强制义务。比如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突发疾病倒地,路过的人如果没有救助,通常不会被认定为犯罪。 不过,在一些特定情形下,见死不救可能构成过失犯罪。这主要涉及到行为人负有特定的救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法理,特定的救助义务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例如警察、医生等特定职业人员,他们基于法律规定在工作过程中负有救助他人生命安全的义务。如果警察在执行公务时看到有人生命垂危却不救助,就可能构成不作为的犯罪。 二是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像消防员在执行救火任务时,对被困人员有救助义务;游泳教练在泳池看到学员溺水不救,也可能构成犯罪。 三是由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比如你带邻居家小孩去游泳,小孩溺水,你就有救助的义务,因为是你的先行行为(带小孩去游泳)使小孩处于危险境地。如果此时见死不救,就可能构成过失犯罪。 综上所述,一般的见死不救不算过失犯罪,但在存在特定救助义务的情况下,见死不救就有可能构成过失犯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