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中的数额如何认定?


在共同犯罪中,数额的认定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法律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每个犯罪人的定罪和量刑。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共同犯罪数额认定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确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这种犯罪形式中,各个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的行为相互配合,共同导致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对于共同犯罪数额的认定,有不同的观点和原则。其中一种是分赃数额说,这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各共同犯罪人实际分得的赃款数额来认定。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很多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人的分赃情况并不均衡,有的犯罪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分得较少,但他们在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并不小。如果仅仅按照分赃数额来认定,可能会导致量刑的不公平。 目前,司法实践中较为通行的是犯罪总额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司法实践的普遍做法,对于共同犯罪,各共同犯罪人应对共同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在数额认定上,通常以共同犯罪的总额来认定。也就是说,不管每个犯罪人实际分得多少赃款,都要对整个犯罪行为涉及的数额负责。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犯罪人的量刑是完全相同的。在量刑时,法院会根据各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地位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例如,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通常会承担较重的刑事责任;从犯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此外,还有参与数额说等其他认定方式。参与数额说强调各犯罪人应对自己参与实施的犯罪数额负责。这种方式在一些特定类型的共同犯罪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一些连续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中,每个犯罪人只参与了部分犯罪行为,此时按照参与数额来认定更为合适。 综上所述,共同犯罪数额的认定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结合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来确定。在司法审判中,法院会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对每个犯罪人的定罪和量刑做到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