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事侵权如何认定?

我被别人的行为影响到了正常生活,感觉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但不太确定这算不算是民事侵权。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民事侵权是怎么认定的,认定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比较清晰明确的界定方法?
展开 view-more
  • #民事侵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民事侵权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行为人虽无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也需依照相关规定处理。要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民事侵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是行为的违法性。这意味着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准则,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边界。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如果有人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用于商业宣传,这种行为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具有违法性。 其次是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损害既包括物质的损害,也包括精神的损害。比如,因交通事故导致他人车辆受损,这属于物质损害;而因他人的诽谤行为导致受害人精神痛苦、名誉受损,则属于精神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表明精神损害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获得赔偿的。 再者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是由违法行为所引起的。例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那么医生的操作失误行为与患者的身体伤害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在判断因果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仅仅依据表面现象来判断。 最后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比如,某人故意在道路上设置障碍物,导致他人摔倒受伤,这就是故意侵权;而某人在驾驶车辆时,因疏忽没有注意到前方行人,导致碰撞事故发生,则属于过失侵权。 总之,认定民事侵权需要综合考虑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等多个因素。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才能认定一个行为构成民事侵权,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