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持续该如何认定?
我遇到了一个事儿,有人好像一直在侵犯我的权益,但是我不太确定这种情况算不算是侵权行为持续。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对于侵权行为持续是怎么认定的呢?有什么标准和依据吗?
展开


在法律领域,侵权行为持续指的是侵权人实施的侵权行为从开始到结束,呈现出不间断、持续进行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侵权这件事儿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直在发生着。 认定侵权行为持续具有重要意义。从诉讼时效方面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侵权行为持续的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从侵权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只要侵权行为还在持续,受害人就依然有权在侵权行为结束后的三年内主张自己的权利。 从责任承担方面讲,侵权人要对其持续侵权期间造成的全部损害承担责任。例如,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如果侵权人持续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进行生产销售,那么他需要赔偿权利人在整个侵权持续期间所遭受的损失。 在认定侵权行为持续时,通常要考虑多个因素。行为的连续性是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侵权行为中间有长时间的中断,可能就不能认定为持续侵权。比如,一家工厂排放污染物,中间停止排放了很长时间,之后又重新开始排放,这种情况可能就需要具体分析前后排放行为是否构成一个持续的整体。损害后果的持续性也很重要,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一直在延续,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这也能作为认定侵权行为持续的依据。例如,噪音污染导致居民长期无法正常休息,这种损害后果一直存在,就可以从侧面反映侵权行为可能处于持续状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