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数额标准如何认定?
我和别人签了个合同,后来发现对方可能有诈骗行为。我想知道合同诈骗罪数额标准是怎么认定的,这关系到我要不要去报警,是不是达到标准才能算犯罪。我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展开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合同诈骗罪数额标准的认定,在司法实践和法律规定中有明确的指引。 在2022年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中,明确规定了合同诈骗案的立案追诉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也就是说,当诈骗数额达到二万元这个标准时,就可以认定为达到了合同诈骗罪的立案门槛,公安机关会对该案件进行立案处理。 不过,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数额只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法院在审理合同诈骗案件时,还会综合考虑其他情节。比如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是否造成被害人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其他后果等。如果虽然诈骗数额没有达到二万元,但存在其他严重情节,也可能会被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 这里所说的“数额”,通常是指犯罪嫌疑人实际骗取的财物价值。在计算数额时,要以被骗方实际损失的财物价值为准,一般不包括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行为所支付的成本等。例如,犯罪嫌疑人通过合同诈骗了被害人价值五万元的货物,但为了实施诈骗花费了一万元的成本,在认定诈骗数额时,依然按照五万元来计算。 对于合同诈骗罪数额标准的认定,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作为依据,但在实际判断时,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这样才能准确地认定犯罪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