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刑事犯罪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我签了一个合同,后来发现对方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我现在特别担心这个合同的效力问题。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合同是有效、无效还是效力待定。我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涉刑事犯罪的合同效力是怎么认定的呢?
展开


在法律领域,认定涉刑事犯罪的合同效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合同效力的基本概念。合同效力就是指合同在法律上所具有的约束力,它决定了合同双方是否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判断合同效力的重要依据。该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一般情况下,如果合同满足上述条件,即使合同一方的行为涉及刑事犯罪,也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因为刑事犯罪主要是对犯罪行为人的一种惩罚,而合同效力的判断侧重于合同本身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 然而,在某些情形下,涉刑事犯罪的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根据《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果合同涉及的刑事犯罪行为符合上述无效情形,那么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例如,合同双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实施犯罪行为而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合同就是无效的。 此外,如果刑事犯罪行为影响到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性,比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