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非法集资行为中的债务数额?


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准确确定债务数额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受害者的权益保护,也影响着对非法集资者的责任追究。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如何确定非法集资行为中的债务数额。 首先,要明确非法集资的定义。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条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虚拟项目集资、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等。 确定债务数额时,最基础的是核实本金。本金一般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金数额。在实践中,通常以银行转账记录、收款收据等资金交付凭证为依据。比如,张三参与了一个非法集资项目,他通过银行转账向该项目投入了50万元,这50万元就是本金。不过,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投资者先收到了部分所谓的“利息”后又继续投入资金,这时本金的计算就需要仔细甄别。根据相关司法实践,预先扣除利息的,本金应当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 对于利息部分,处理起来相对复杂。在非法集资中,非法集资者往往会以高息吸引投资者。但根据法律规定,超出合理范围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对于已经支付的过高利息,在计算债务数额时可能会进行相应的扣减。比如,李四投入10万元本金,非法集资者按照月息5%支付了几个月利息,而法律保护的月息上限为2%,那么超出部分的利息在计算最终债务时可能会被扣除。 另外,在确定债务数额时,还需要考虑集资款的返还情况。如果非法集资者已经返还了部分资金,这部分金额应当从总债务中扣除。比如,王五投入20万元,非法集资者后来返还了5万元,那么在计算债务数额时,就应当以15万元为基础进行后续计算。 此外,对于一些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投资者投入资金的非法集资行为,如果投资者基于错误认识而多投入了资金,这部分多投入的资金也应当计入债务数额。例如,非法集资者夸大项目收益,使投资者认为项目前景非常好而追加投资,追加的这部分资金也属于债务范畴。 在确定非法集资行为中的债务数额时,要综合考虑本金、利息、集资款返还等多方面因素,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准确计算,以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