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劳动合同的起算和终止时间?


在法律层面,确定劳动合同的起算和终止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下面将为您详细解释如何确定这两个关键时间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劳动合同的起算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意味着,劳动合同的起算时间通常是从劳动者开始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那一天开始。比如说,小李在3月1日到某公司上班,开始正式工作,那么这份劳动合同的起算时间就是3月1日,即便劳动合同签订的日期可能是在之后的某一天,起算时间依然以实际用工之日为准。 接着,我们再来探讨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通常依据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日期来确定。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合同的终止时间,那么双方就按照这个约定来执行。例如,合同中写明“本合同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那么该劳动合同就会在2024年12月31日终止。 不过,除了约定的终止时间外,还有一些法定的情形会导致劳动合同终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为例,如果一家公司在合同期内被法院宣告破产,那么该公司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就会立即终止。再比如,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此时劳动合同也会自然终止。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明确约定合同的起算和终止时间。同时,双方也应该了解法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以便在遇到相关情况时,能够正确处理劳动关系。总之,准确确定劳动合同的起算和终止时间,对于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