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认定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在签合同的时候约定了违约金条款,现在对方违约了,要给我一笔违约金。但我不太清楚怎么判断这笔违约金是不是过分高于我实际遭受的损失,想了解下认定的具体标准和方法,以及有没有什么法律依据来支撑判断。
展开 view-more
  • #违约金认定
  • #损失界定
  • #法律标准
  • #司法考量
  • #合同违约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认定违约金是否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问题。 首先,从法律规定上来说,《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明确指出: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能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要是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这给了在违约金过高时当事人寻求救济的途径。 其次,关于认定的具体标准,司法实践中一般以超出造成的损失30%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也就是说,当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超过实际造成损失的30%以内时,通常会被视为合理,不算过高。但这个标准不是绝对的,不能机械适用。 在实际判断过程中,法院或仲裁机构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是合同履行情况。如果合同履行瑕疵较为轻微,比如违约时间很短,那违约金数额可能会适当调整;要是部分履行对债权人意义不大,在酌减违约金时就需要谨慎。 二是当事人过错程度。当债务人主观过错程度较小,或者债权人也存在过错时,违约金数额可以适当调整。要是违约方属于恶意违约,像在履约时因价格上涨,卖方违约将货物转卖他人,这种情况下违约金的调整要体现对恶意违约的惩罚。 三是预期利益。要是预期利益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在酌减违约金时就需更加审慎,要考虑债权人的所有合法利益,不仅仅局限于财产利益。 四是当事人的主体身份。如果债务人是商事主体,由于其对违约风险的预控制能力更强,违约金调整可能会更谨慎。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格式合同进行交易时,如果违约金债务人是消费者,缔约地位强弱、是否适用格式合同等因素也会被纳入考量。 五是其他因素。比如债务人给付约定违约金可能严重影响其生存;债务人因违约而获利等情况。当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时,合同标的总价款、一定倍数的租金、承包金、通常利率一定倍数、投资性质合同中的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等,都可以作为参考。 相关概念: 违约金: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 实际损失:因对方违约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真实的、已经发生的损失。 预期利益:合同正常履行后当事人可以获得的利益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