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欺诈消费该如何认定诈骗行为?

我在消费过程中感觉自己好像遭遇了欺诈,心里很不踏实,不确定这到底算不算诈骗行为。我想弄清楚,在碰到这种欺诈消费情况时,具体要依据什么标准、从哪些方面去认定它是不是构成了诈骗行为,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欺诈消费和诈骗行为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存在本质区别。要认定欺诈消费是否构成诈骗行为,需要从多个关键要素来判断。


首先,必须存在行为人主动实施的欺骗行为。这通常表现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误导他人。比如商家声称售卖的是纯金饰品,但实际是镀金的,这就是虚构事实;又或者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重大质量问题,这属于隐瞒真相。


其次,该欺骗行为要导致受害者在主观认识上产生错误判断。就是说消费者因为商家的这些欺骗手段,而对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产生了误解。


再者,受害者基于这种误解对自身财产进行了处置。比如消费者因为相信了商家虚假的宣传,而花钱购买了该商品或服务。


然后,行为人要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了财产,这里既包括积极财产的增加,比如商家收到了消费者支付的货款;也涵盖消极财产的减少,比如商家本应承担的退款等费用没有支出。


最后,受害者因行为人的欺骗行为遭受了财产损失。


当以上所有条件都满足时,才可能认定为诈骗罪成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不过在消费场景中,还有消费欺诈的概念。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可从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该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故意等方面判断。如果构成消费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消费欺诈该如何认定?认定标准与程序是什么?

我在购物时感觉商家好像存在欺诈行为,心里很疑惑。想弄清楚到底怎样才算是消费欺诈,认定的标准是什么,又该通过什么程序去确定这就是消费欺诈,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欺诈诱导消费是否属于诈骗?

我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烦心事。商家采用了一些手段诱导我消费,我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但不太确定这算不算诈骗。我想了解一下,欺诈诱导消费在什么情况下会被认定为诈骗,具体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欺诈消费者就一定构成诈骗吗?

在消费过程中感觉被商家骗了,心里很气愤,不太清楚商家这种欺诈行为是不是就构成了诈骗。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来讲,欺诈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算是诈骗,希望能了解相关判定标准和依据。

消费者欺诈该如何认定?

在日常生活购物时,我感觉自己好像遭遇了商家的欺诈行为,可又不太确定。想知道到底怎么判断商家这种行为是不是构成了消费者欺诈,想具体了解认定的标准和方法,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欺诈消费者行为该如何认定?

在日常消费里,我有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遭遇了商家的欺诈。像价格不合理、商品和描述不符等情况,都让我拿不准。我想了解下,到底怎么判断商家的行为是不是欺诈消费者,具体从哪些方面去认定呢?

消费诈骗的定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我在消费过程中感觉可能遭遇了诈骗,心里特别不安,想知道这种消费诈骗到底是怎么定罪的,不同情况又会怎么量刑。我就想弄清楚法律在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好判断自己遭遇的事情严重程度如何,以及对方会受到怎样的惩处。

消费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购物时,感觉自己好像遭遇了商家的欺骗,怀疑商家存在消费欺诈行为。想知道到底达到什么样的情况,才能认定商家构成消费欺诈罪并立案呢?特别想弄清楚具体的立案标准,好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遇到消费欺诈了。

诱导消费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我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商家的宣传引导,感觉好像被牵着走买了东西,后来又觉得不太对劲。我想知道这种诱导消费和诈骗到底怎么区分,具体在哪些方面不一样,法律上又是怎么界定的。

哪些行为算是消费者诱导?

我在购物过程中感觉自己好像被商家引导着消费了,不确定这是不是正常的营销手段,还是属于诱导消费。想知道到底哪些行为能被认定为消费者诱导,这样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能心里有数,知道怎么维护自己权益了。

诱导消费属于诈骗吗?

最近我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一些商家用各种手段引导我购买商品。我感觉自己好像被误导了,但又不确定这算不算诈骗。我想了解一下,诱导消费和诈骗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什么样的诱导消费会构成诈骗。

如何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损失的事儿,怀疑是遭遇了诈骗,但不太确定。想了解下认定诈骗具体有哪些明确的标准和要点,特别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行为,怎样去判断是不是诈骗。

诈骗和欺诈在法律上究竟该如何区分?

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涉及欺诈或诈骗的情况,比如签订合同过程中感觉对方不太对劲,或者遭遇钱财被骗等。我就特别疑惑,到底什么样的行为算诈骗,什么样的算欺诈,它们在法律上具体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呢?

如何才能被定性为诈骗?

最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让我怀疑是不是诈骗的情况,心里没底。我想知道到底怎样的行为会被法律认定为诈骗。是只要说了假话骗了点东西就算吗,还是有更严格的标准?想具体了解下认定诈骗都有哪些条件和要求。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诈骗行为?

我最近遇到一些事,有人跟我打交道时总感觉怪怪的,我怀疑可能涉及诈骗,但又不太确定。我想知道具体从哪些方面能判断是不是诈骗行为,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呢?

什么行为算是诈骗罪?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损失的事儿,感觉对方好像是在欺骗我,但不太确定这算不算诈骗。想知道具体哪些行为能被认定为诈骗罪,以及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买东西买到假货了算诈骗吗?

我在购物时不幸买到了假货,心里很气愤。我想知道这种售卖假货的行为在法律上到底算不算诈骗呢?如果不算诈骗,那又该怎么定性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诈骗一般需要赔偿多少钱?

我在消费时遭遇了商家的欺诈行为,损失了一笔钱,想知道按照法律规定,一般能获得多少赔偿。另外不同诈骗情形下赔偿标准是不是也不一样呢?

遇到诈骗虚假宣传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最近在消费时,发现有些商家宣传的内容和实际严重不符,感觉自己可能被骗了,很担心权益受损。想知道针对这种诈骗虚假宣传行为,具体有哪些处理办法,能不能让商家受到应有的惩罚,自己又能得到怎样的赔偿。

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有哪些,新消法55条欺诈该如何认定及赔偿?

我在购物时感觉商家好像有欺诈行为,不太确定这到底算不算。想弄清楚从法律角度,欺诈行为具体是怎么认定的,特别是新消法55条里关于欺诈认定的情况,还有要是真认定是欺诈,赔偿是怎么规定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什么行为算是诈骗?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怀疑是不是诈骗的情况。比如有人向我借钱后消失不见,或者买东西时商家隐瞒商品问题,这些行为到底算不算诈骗呢?我想了解清楚诈骗具体的界定标准和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