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诈骗如何认定才能立案?


交友诈骗要认定能立案,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首先得了解什么是诈骗罪,简单说就是用各种欺骗手段,让别人误以为你是好人,从而把自己的钱财交给你,这就是利用别人的信任获取不义之财。 从金额标准来讲,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一般达到三千元以上,就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若未达到三千元,虽然也可报案,但通常是给予治安处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不过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上述标准范围内适当调整具体立案金额。 从行为认定上,你的欺骗行为要让别人真的相信你,并且这种相信必须和财产处置相关,比如让对方误以为你能帮他们处理财产,像直接给他们钱、答应帮他们赚钱或还债等。当通过欺骗行为让别人把财产交给你,你或同伙得到这些财产,就是诈骗罪的既遂。 另外,诈骗罪责任形式是故意,也就是说实施诈骗的人得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有非法占有别人财产的意图。 公安机关在接收到相关报案材料后,会迅速审查并判断是否存在犯罪事实,若存在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便会立案处理。所以如果怀疑遭遇交友诈骗,要尽快报案,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证据,例如与诈骗者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对方的身份信息(如果知晓)等,来帮助公安机关调查。 相关概念: 诈骗罪既遂:就是诈骗者实施欺骗行为,使得受害者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诈骗者或其同伙实际取得财产,这一整个过程完成就是诈骗罪既遂。 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在诈骗罪里就是明知自己的欺骗行为会让他人交出财产,还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