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跌价准备的金额?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时,涉及到资产跌价准备金额的确定问题。不太清楚依据什么来计算这个金额,不知道是按照市场行情,还是有特定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希望了解确定跌价准备金额的具体方式和相关依据。
展开


跌价准备是指企业在期末对存货等资产进行检查时,若发现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就需要按照差额计提的准备。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避免高估资产。 在我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确定跌价准备金额的步骤通常如下:首先,要确定存货等资产的成本,也就是取得该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然后,估计该资产的可变现净值。在估计可变现净值时,要充分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的市场销售价格、资产的完工成本等因素。比如,如果是为了直接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就是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如果是用于继续加工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就是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 最后,将资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如果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那么两者的差额就是需要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而且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存货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资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