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减值准备?
我公司有一些固定资产,最近发现它们的实际价值好像比账面上的低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固定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这对公司有什么影响呢?想了解一下背后的法律依据和原因。
展开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操作,它有着深刻的法律和会计原理依据。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个概念。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简单来说,就是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它的账面价值时,为了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而预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这就好比我们买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损耗,它的实际价值可能会下降,如果我们还按照购买时的价格记录它的价值,就不能准确反映它现在的真实状况。 从法律层面来看,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这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真实可靠。如果企业不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那么账面上的资产价值就可能虚高,这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比如,投资者看到企业账面上有大量价值很高的固定资产,但实际上这些资产已经大幅贬值,就可能高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计提减值准备也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所以,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企业准确反映财务状况、保障财务报表使用者利益的必要操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