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绑架人的犯罪?


绑架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犯罪行为。要认定绑架人的犯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首先,从犯罪主体来看,绑架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说,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绑架罪的犯罪主体。 其次,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简单来说,犯罪人是故意实施绑架行为,要么是为了向被绑架人的家属、亲友等索要钱财,要么是为了达到其他非法目的而扣押人质。比如,犯罪人甲为了获取一笔钱财,故意策划并实施了绑架乙的行为,甲的这种主观故意和目的就符合绑架罪的主观方面要求。 再者,从犯罪客体方面分析,绑架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同时也可能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利。当犯罪人实施绑架行为时,首先限制了被绑架人的人身自由,使其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处于被控制的状态,这严重侵犯了被绑架人的人身权利;而索要财物的行为又涉及到公私财产权利。 最后,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暴力方法是指对被绑架人实施捆绑、殴打、伤害等强制手段,使其不能反抗;胁迫方法是指以杀害、伤害被绑架人相威胁,使其不敢反抗;其他方法则包括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等方式使被绑架人不知反抗。例如,犯罪人丙用迷药将丁迷晕后带走,以此向丁的家人索要赎金,丙的这种行为就属于以其他方法实施的绑架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总之,认定绑架人的犯罪需要综合考虑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等多个要素,并且要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来准确判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