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并重组后劳动合同签订的次数该如何确定?


在探讨公司合并重组后劳动合同签订次数如何确定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劳动合同签订次数在法律上的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通俗来讲,就是没有明确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有很大的保障。 当公司发生合并重组的情况时,劳动合同签订次数的计算并非简单一概而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这意味着,如果公司合并重组后,原劳动合同的内容继续履行,没有重新签订新的劳动合同,那么之前签订劳动合同的次数应当连续计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公司主体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劳动关系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关键要素依然延续。 然而,如果公司合并重组后,与劳动者重新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之前的劳动合同关系已经终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具体分析。如果新合同签订的背景是双方协商一致,并且劳动者清楚知晓相关情况,那么签订次数可能会重新计算。但这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双方达成了这样的合意。如果劳动者是在不知情或者受到胁迫等非自愿的情况下签订了新合同,那么之前签订劳动合同的次数依然应当连续计算。劳动者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书面通知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劳动者对签订次数的计算存在疑问,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商,要求用人单位明确说明计算的依据和方式。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以确定劳动合同签订次数的正确计算方式,从而保障自己能够依法享受相应的权益。总之,劳动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