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怎样确定责任和义务?


在医疗事故中,确定责任和义务是一个复杂但重要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医疗事故的定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这意味着,要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需要判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以及这种违规行为是否与患者的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确定责任的第一步通常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通过专业的鉴定,可以明确事故的等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过错程度等,从而确定责任的划分。 在责任划分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在医疗事故中,医疗机构通常要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而医务人员如果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医疗机构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医务人员追偿。 关于义务方面,医疗机构有义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进行医疗服务。例如,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措施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此外,医疗机构还有义务妥善保管患者的病历等资料,以备后续查询和鉴定。 患者在医疗事故中也有一定的义务。患者要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配合医疗机构的治疗。如果患者隐瞒病情或不配合治疗,导致损害后果扩大,可能会减轻医疗机构的责任。总之,在医疗事故中确定责任和义务,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的事实情况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