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怎么定责?
我前段时间在医院看病,感觉医生的治疗方式有问题,导致我的病情不仅没好转还加重了。我怀疑这可能是医疗事故,但不知道该怎么确定责任。我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医疗事故定责的具体流程和依据是什么呢?
展开


医疗事故定责是一个严肃且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需要明确医疗事故的定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通俗来讲,就是医院和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因为违反了相关规定,存在失误,导致病人身体受到了伤害。 定责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通常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时,专家会对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规范、是否存在过失以及该过失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方面进行审查。比如,如果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感染,经过鉴定就可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第二步是责任程度的划分。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四种: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这有助于确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承担的赔偿比例等责任。 最后,如果医患双方对医疗事故的定责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行政处理或者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就赔偿等问题进行沟通;行政处理则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介入调解;民事诉讼则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判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