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合同的订金该如何确定?


在探讨口头合同中订金如何确定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订金的概念。订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它通常被视为一种预付款。在合同履行时,订金可冲抵货款;若合同未能履行,除双方有特别约定外,收受订金的一方应将订金如数退还。 口头合同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达成的协议,和书面合同一样具有法律效力。然而,由于其缺乏书面证据,在确定订金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这表明口头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其中关于订金的约定也具有效力。 那么,该如何确定口头合同中的订金呢? 首先,双方的沟通记录是重要依据。如果在达成口头合同的过程中,有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双方对订金的金额、支付方式、用途等有明确约定,这些记录就可以作为确定订金的证据。比如,双方在电话中明确约定了订金金额为5000元,并且说明了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冲抵货款,那么这5000元就是确定的订金金额。 其次,交易习惯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在某些行业或地区,对于类似的交易可能存在一些普遍认可的订金支付方式和金额范围。如果双方没有明确约定订金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这些交易习惯来确定。例如,在房屋租赁行业,通常会要求租客支付一个月的租金作为订金。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确定订金,双方可以进行协商。通过友好沟通,重新明确订金的各项事宜,并尽量形成书面协议,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如果协商不成,也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来判定订金的金额和性质。 总之,虽然口头合同中的订金确定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合理利用证据、参考交易习惯以及积极协商等方式,是可以明确订金相关事宜的,从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