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区分仲裁与判决?

我在处理一个商业纠纷时,有人建议我申请仲裁,有人说走诉讼拿判决。我不太清楚这两者有啥区别,不知道该选哪种方式解决纠纷。想了解下仲裁和判决在程序、效力等方面具体是怎么区分的。
展开 view-more
  • #仲裁判决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领域中,仲裁和判决是两种常见的纠纷解决方式,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启动程序不同。仲裁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选择。双方需要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仲裁协议,一致同意将争议提交给特定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例如,在签订商业合同时,双方可以约定若日后发生纠纷,提交某仲裁委员会仲裁。而诉讼则不依赖于双方的约定。只要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无需对方同意。比如,消费者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与商家协商无果后,就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商家。 其次,审理机构和人员也不一样。仲裁机构属于民间组织,仲裁员通常是由双方当事人从仲裁机构提供的仲裁员名册中选定的。这些仲裁员可能是法律专家、行业精英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建筑工程纠纷仲裁中,双方可能会选择具有建筑行业背景的仲裁员。而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法官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经过法定程序任命的公职人员。他们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案件审理。 再者,审理过程的公开程度不同。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比如,涉及商业机密的合同纠纷仲裁,双方的商业信息不会被公开披露。而法院审理案件以公开审理为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公众可以旁听,新闻媒体也可以报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司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另外,裁决的效力和执行方式也有差异。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的判决则可能存在上诉程序,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经过二审作出的判决才是终审判决。生效的判决同样可以通过法院的强制执行程序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这些法律条文明确了仲裁和判决在效力和程序上的不同规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