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赠予的财产该如何分配?


在探讨父母赠予财产如何分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基本法律概念。财产赠予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而在法律层面,对于父母赠予财产的分配,有多种情况需要考虑。 首先,如果父母在赠予财产时,明确指定了财产只归某一个子女所有,那么这份财产就属于该特定子女的个人财产,其他子女不能参与分配。这就好比父母给你买了一个专属的礼物,上面写着你的名字,那这个礼物就只属于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里的明确指定可以通过书面赠与协议、遗嘱等形式体现。比如,父母立下书面遗嘱,写明某套房产只赠予大儿子,那么该房产就由大儿子单独所有。 其次,如果父母没有明确指定财产的归属,一般会视为对子女的共同赠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子女们都是法定继承人,通常会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则来分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例如,父母赠予了一笔现金,但没有说明怎么分,此时如果有多个子女,在没有特殊情况时,大家可以协商平均分配。但如果有某个子女对父母尽了更多的赡养义务,或者有子女生活困难等情况,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如果赠予的财产涉及到夫妻关系,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父母赠予的财产,除非明确只归一方所有,否则一般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比如,婚后一方父母赠予的房产,没有明确说明只给夫妻中的一方,那么该房产就属于夫妻共同所有。 在处理父母赠予财产分配问题时,建议子女们先进行友好协商,尽量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考虑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