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侵害名誉权行为如何排除?

我在网上和别人起了争执,对方说我侵害了他的名誉权要告我,但我觉得我没做错什么。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什么样的情况能排除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呢?比如我只是陈述事实,这算侵害他名誉权吗?我很担心会惹上官司,希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
展开 view-more
  • #名誉权排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中,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当面临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判定时,存在一些可以排除这种行为的情形。 首先是陈述真实事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如果是基于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行客观描述,没有夸大、歪曲等情况,一般不构成侵害名誉权。例如,媒体对某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真实报道,只要报道内容是基于事实且没有恶意诋毁,就属于为公共利益进行舆论监督,不构成对该企业名誉权的侵害。 其次是正当的评论。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或行为进行评论时,如果是基于合理的立场和客观的依据,并且没有使用侮辱、诽谤等言辞,也可以排除侵害名誉权的可能性。比如在艺术评论中,评论者对一部电影发表自己的专业见解,即使观点可能与他人不同,但只要是基于作品本身进行的合理分析和评价,就不应被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再者是受害人同意的行为。如果受害人明确表示同意他人对其名誉进行某种程度的影响,那么在同意的范围内,该行为也不构成侵害名誉权。比如某明星为了宣传新作品,同意媒体对其过往一些有争议的事件进行报道和讨论。 此外,在特定的职务活动中,例如司法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对相关人员名誉产生影响的,只要是依法依规进行,也不构成侵害名誉权。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披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司法公正,这是其法定职责所在。 总之,在判断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的性质、目的、方式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多方面因素,以确定是否存在可以排除侵害名誉权的情形。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