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没收违法所得该如何执行?


行政没收违法所得的执行是行政机关保障法律实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执行方式和流程。 首先,明确违法所得的范围是执行的基础。违法所得是指当事人通过违法行为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违法所得认定办法》,除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违法所得的认定另有规定外,违法所得按当事人违法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当事人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适当的合理支出计算。比如,商家通过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获得的收入,在扣除其进货成本等合理支出后,剩余部分就是违法所得。 接着是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决定。行政机关在调查取证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决定。这一决定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并送达当事人。《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然后是执行阶段。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当事人主动履行。当事人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将违法所得上缴至指定的银行账户。二是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行政机关还需遵循一系列程序要求。例如,必须出具合法的收据,对没收的财物进行妥善保管或依法处理。同时,当事人对行政没收违法所得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