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如何获得补偿?


在拆迁过程中,想要获得补偿,首先需要明白拆迁补偿主要是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给予的补偿。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还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相结合的补偿方式。 要获得补偿,第一步是要有合法的房屋产权证明。如果是合法拥有的房屋,在面临拆迁时,是有权利获得相应补偿的。比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所以,拥有合法的房屋产权是获得补偿的基础。 第二步是要关注拆迁公告。当地政府会在拆迁前发布拆迁公告,公告里会包含拆迁范围、拆迁时间、补偿标准等重要信息。被拆迁人要及时了解这些信息,这关系到自己能获得多少补偿。例如,如果公告里明确了按照房屋面积给予每平方米一定金额的补偿,那么被拆迁人就可以根据自己房屋的面积大致计算出能获得的货币补偿数额。 第三步是参与评估环节。拆迁方会对被拆迁房屋进行评估,确定房屋的价值。被拆迁人有权参与这个过程,如果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核评估。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第四步是签订补偿协议。在双方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达成一致后,签订补偿协议。协议签订后,双方都要按照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拆迁方不履行协议,被拆迁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如果在拆迁过程中遇到不合理的情况,比如补偿过低、拆迁程序不合法等,被拆迁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途径来解决。总之,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