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怎样才能提前释放?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那么,刑事拘留如何才能提前释放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哪些情形下可能会提前释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被拘留的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释放。例如,某人因涉嫌盗窃被刑事拘留,但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是他人冒用其身份实施犯罪,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属于没有犯罪事实,应当提前释放。 其次,如果被拘留的人符合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条件,也可以提前释放。《刑事诉讼法》规定,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也有类似规定。比如,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长期就医治疗,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通过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而提前释放。 再者,申请提前释放是有一定流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申请时,需要向办案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申请的理由和拟采取的保证方式等。办案机关会在收到申请后一定时间内作出决定。如果同意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需要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而监视居住同样需要按照法定程序申请和执行。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被拘留的人能够积极配合侦查工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立功表现等,也可能成为提前释放的考虑因素。立功表现包括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例如,被拘留者提供了一个重大诈骗案件的关键线索,帮助警方破获了案件,那么这就属于立功表现,有可能作为提前释放的依据。 总之,刑事拘留提前释放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请和处理。当事人及其家属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