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的身份证如何办理?


身份证,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它是用于证明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对于身份证办理相关事宜,《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有明确规定。 首先,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其他民族的居民,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都应当依照该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一般来说,办理身份证有首次申领和换领、补领等不同情况。 对于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七条规定,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常住户口所在地通常是其户籍登记的地址。即使生活流动性大,但户籍地址是明确的,就需要到该地址对应的公安机关办理。 办理时,需要携带能够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比如户口簿。在前往办理时,要前往指定的居民身份证受理点,一般就是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在受理点,需要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这是一个固定的表格,用于登记个人的基本信息。 同时,需要采集本人的指纹信息和照片。指纹信息是为了进一步确保身份证的唯一性和安全性,而照片则是用于身份证上的人像显示。公安机关在受理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和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会按照规定的制证周期制作居民身份证。一般情况下,在六十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如果是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决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公民姓名变更或者证件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公民应当换领新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出现错误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换发新证;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原证。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未满十六周岁公民的居民身份证有前款情形的,可以申请换领、换发或者补领新证。换领、补领的流程和首次申领类似,同样需要前往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提交相关材料,采集指纹和照片等。 所以,游牧民族办理身份证和其他居民本质上遵循相同的法律规定和基本流程,只是可能由于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在前往办理地点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安排,但只要按照规定准备好材料,就可以顺利办理身份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