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命该怎么处理?


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时,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步骤和相关法律要点。 首先是现场处理阶段。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果有人员受伤,应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救助。同时,要马上拨打122报警电话,向交警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这是因为保护现场对于后续确定事故责任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接着是事故认定环节。交警部门会对事故进行调查,通过勘查现场、询问当事人、查看监控等方式,确定事故的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责任划分一般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如果涉及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来说,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致一人死亡的,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在民事赔偿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赔偿项目通常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最后,当事人还需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如配合调查、参加调解或诉讼等。如果对事故认定结果或赔偿问题存在异议,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如申请复核、提起诉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