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遇上医疗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当患者遇上医疗纠纷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解决。协商是指医患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医疗纠纷进行沟通、交流,达成一致意见,解决纠纷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简单、快捷、成本低等优点。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医患双方应当文明、理性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有违法行为。 若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组织专业人员对纠纷进行调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解。《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调解达成一致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诉讼是指医患双方将医疗纠纷提交给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决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患者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以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证据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关键,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患者可以收集的证据包括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医疗费用清单、证人证言等。同时,患者应当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确保证据能够被法院采信。 总之,患者遇上医疗纠纷时,要冷静应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并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