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医疗纠纷该怎么处理?


当出现医疗纠纷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一种较为简便快捷的方式,患者和医院双方直接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医患双方可以就医疗纠纷直接进行沟通,分清责任,达成一致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快速解决问题,节省时间和精力。《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 若协商不成,可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居中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具有专业性和中立性,能够较为公正地处理纠纷。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此外,也能申请行政调解。卫生行政部门会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纠纷进行调查和调解。《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医患双方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如果上述途径都无法解决纠纷,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由法院对医疗纠纷进行审理和判决。诉讼是一种较为权威和强制的解决方式,但程序相对复杂,耗时较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患者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准备证据、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处理医疗纠纷,都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收费凭证等,这些证据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