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劳资纠纷该怎么处理?


退休人员劳资纠纷的处理需要明确相关法律概念和遵循特定的法律程序。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退休人员劳资纠纷。简单来说,就是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经济补偿等方面产生的矛盾和争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这意味着退休人员再就业和单位之间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 当退休人员遇到劳资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处理。 协商是最简便的方式。退休人员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友好地协商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省时省力,能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例如,就未支付的劳务报酬问题,双方可以明确金额、支付时间等达成一致。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调解。可以向当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司法所等机构申请调解。这些机构会安排专业人员从中斡旋,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调解成功后,会形成调解协议,双方按照协议执行。 若调解也无法解决纠纷,退休人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退休人员与单位是劳务关系,所以不用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退休人员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比如劳务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支付凭证等,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此外,还可以向相关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职责对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会依法进行处理。但要注意的是,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理主要侧重于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纠正,对于退休人员的具体诉求,可能还是需要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来解决。 总之,退休人员遇到劳资纠纷时,要冷静应对,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采取的措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