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商标侵权该怎么处理?


当涉及商标侵权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首先,要确定是否真的构成商标侵权。商标侵权简单来说,就是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等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如果确定构成侵权,那么可以选择与商标权利人进行协商。双方可以就赔偿数额、停止侵权的方式等内容进行沟通。通过协商解决,能够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节省时间和成本。协商过程中,要以诚恳的态度面对问题,积极提出解决方案。 要是协商不成,商标权利人可能会采取法律途径,比如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一旦被起诉,作为侵权方要积极应诉。在诉讼过程中,要如实陈述事实,提供相关证据。如果确实构成侵权,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侵权方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依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而如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会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总之,涉及商标侵权后,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减少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